寧靜山城朗木寺(格爾底寺篇)



朗木寺鎮,格爾底寺


常有新認識的朋友會問我,我這麼喜歡跑區,除了看山水之外,吸引我的原因還有什麼?這個問題,可能會花上不少時間來說明分享(當然,我是非常樂意)。想了解文化為何如此迷人,光是了解它獨特的地理與人文環境是不的,一定要了解它的歷史與對傳佛教的理解。佛法信仰是整個文化的靈魂,如果對其不了解,是很難觸到它的核心。有許多沒有經過觀察,只是道聽途說者,反爾還會生錯誤的理解與看法。當然,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的優缺點,就像我們個人一樣,沒有十全十美。但整體而言,民族努力保存了世上非常珍貴的真理善法,讓人們能知道快樂的途徑,即便生存的環境險惡艱困。所以,更多原因是我喜歡那裡的人們,即便是巧遇的牧民,或是路上提供你路況資訊或甚至借你一晚住宿的普通民,都會讓你忍不住愛上這個民族。當然,每到區,我一定會去訪寺院,每天至少會去一間,也因此編織成了我這十多年的旅人日誌。


朗木寺鎮街上的藏式咖啡館

朗木寺鎮街上的藏式餐廳

曾聽過有些人說,西不自由、變很多,不再想去了。但我其實不太會受到影響,對我而言那裡就像是故鄉般不會因此而放反而會去想我還能為它多做些什麼?就我所接觸到的多數人,他們的心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因外在生活條件改變而必須調整的態度與步伐,畢竟沒有一個地方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否則那就是食古不化,不求進步。反而我更佩服的是,在一個壓抑、異族文化不斷進入的環境底下,他們如何能保持本心繼續努力生活,要如何因應、如何調整。我們自由慣了,反而覺得很多事都是理所當然。所以,只要有機會,我還是會到區走走,隨意看看,有時常有超乎預期的收穫。

朗木寺鎮行人與街景

朗木寺鎮街景

我和區有著綿綿密密的緣份,絕不是一朝一夕的巧遇。以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朗木寺為例甘南、川西、台灣、達蘭薩拉這個不同地區的地朋友們,橫越15年的光陰,早已將我和朗木寺的緣份在一起。

15年前我到夏河時,朋友們就常跟我提起,除了拉卜楞寺,我還應該要去朗木寺朝聖一下。朗木寺實是一個地名但寺院名氣大且佔地廣大一條白龍江將其劃分為兩部分,一半在甘南區境內,稱作「達倉朗木賽寺」,而在四川若爾蓋縣的另一半則稱為「達倉朗木格爾底寺」,同為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而在它們之間也居住著不少回民,兩個民族自古便和平居住在此。而著名的穴、仙女洞、朗木寺大峽谷,以及舍利佛塔都是在格爾底寺內。由於區廣大,當年交通往來也不是非常便利,所以直到2014年我才有機會從紅原出發前往若爾蓋的格爾底寺。

回民開的麗莎餐廳,許多背包客聞名而來
寺院前遼闊的景緻(左側)

寺院前遼闊的景緻(右側)

朗木,是文「仙女、天女」的音譯,所以當我來到此地時,覺得特別親切,彷彿這裡是我的地盤般自在,到處都可以聽到有人在叫我的名「拉姆」(同意但譯字不同)。在街上走著走著,都還可以看到小店的招牌寫著「拉姆手工」,讓我不禁覺著走路都有了風。朗木寺鎮是個的小山城,層層疊疊的山巒和小屋讓它有了「東方小瑞士」的美譽。尤其在清晨雲霧嬝繞時,更會有種如畫般的美感,令人讚嘆。小鎮上穿著服的人們,還有莊嚴紅僧服的修行人們,在這其間點綴出了專地的美麗與獨特。

歡喜朝聖的人們


 我來到格爾底寺停留的時間不長,僅參間主要的佛殿(這裡尚有聞思學院、續部學院、時輪學院、醫學院、印經院等),但能深刻感受到寺院的歷史及修行人嚴格的生活方式。格爾底寺是由五世格爾登活佛所建,至今這裡仍供奉著活佛的肉身靈塔,繞塔、轉經的人們更是絡繹不絶。這裡觀光客很少,較多的是自助行的背包客及朝聖客,因此還是保有了原有的純樸與寧靜。有不少店家在上掛了觀音尊者的照片,更讓人看出他們的心始終沒有改變。

寺院內古樸的藏式建築
寺院內古樸的藏式建築


寺院內古樸的藏式建築

這個緣份在我回到寶島,多年後再到達蘭薩拉,還繼續著。後來,有著很好的因緣在海外認識了寺主之一的仁波切,他開朗慈悲的性格感染了我。聽他說著小時候是如何被認證,一直到大學時期才正式被請回寺院並出家,這點點滴滴加上我2014年參訪寺院的記憶,全都串連了起來。事後,再回想、回顧這些當時拍的照片,總覺得緣份不可思議,真的很感恩能有這些福份,這肯定是此世以前便種下的。也希望有朝一日是仁波切帶著我走在寺院裡,親自向我解說所有故事……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