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派融合之藏傳佛教藝術殿堂-江孜.白居寺(上)
2007年2月22日(四) 大年初四.上午
一早,我們在耀眼的晨曦引路下,穿越了人聲鼎沸的江孜舊城區,來到了白居寺。抵達之後,照舊得在門口買張入門票(40人民幣),我想不需設想太多,就把它當成是對寺廟僧團的供養吧!不過門口倒是出現一名年輕藏婦帶著幾名小孩在行乞,來到西藏這麼多天了,也開始能判斷她們應該是對觀光客很有經驗的專業行乞者。在她們眼巴巴的渴望圍繞下,同伴們有人發善心做了財施,但我在此刻卻沒有。心裏有點猶豫這樣是否會養成她們長期依賴佈施而不願去找活做,況且還帶著小孩,是否將來小孩長大後也依樣劃葫蘆。所以我還是鐡了心逕直往寺裏走去。心想,若她們真生活有困難,寺裏的僧侶在一定時間也會出來做佈施,或許就算是我供養寺裏僧團,再委託喇嘛師父們做集體佈施了。
踏進寺內,迎接我們的是兩排不停轉動著的黃金色經輪。冷冽靜謐的空氣中,相應著經輪咔咔的旋轉聲,一靜一動,訴說著空無的實相與六字真言的流動。撫過一排的經輪,「嗡嘛呢唄咩吽」,彷彿在為我們洗塵,為踏入聖潔佛殿前洗去世俗間的塵土。穿過廣場,正中間出現的是主殿-措欽大殿,左側則是吉祥多門塔-十萬佛塔,大殿後方山丘上、圍牆前則尚有一「扎倉」(意:殿堂)。白居寺,藏語簡稱「班廓德慶」,意為「吉祥輪大樂寺」,由法王熱丹貢桑與第一世班禪於西元1418年所創建。白居寺成立之時,正值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禮,因此它融合苯教、黃教(格魯派)、紅教(寧瑪派)、花教(薩迦派)、白教(噶舉派)及其他各教派(如噶當、布敦等等)於一寺。在教派發展過程的整合下,目前寺院的扎倉主要分屬格魯、薩迦及布敦三派,因此在西藏佛教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代表性的意義。
尋著措欽大殿門口的台階而上,即可望見左、右兩側塑工精緻的四天王護法尊,以及傳神的壁畫像。抬頭則可見門檐上四臂觀音、文殊菩薩及護法神等的畫像。跨過門檻,前方迎接你的則是一整幅完美的「八吉祥」繡圖。八吉祥:寶瓶,寶傘,勝利幢,吉祥結,金魚,白海螺,蓮花,金輪。八吉祥記是佛身所擁有的吉祥的徵兆,以八吉祥記來供養佛菩薩,象徵福慧圓滿。繞過八吉祥後,即是「覺康」(釋迦牟尼佛殿)。
喇嘛們正好做完早課,紛紛放下了手中的法器和僧披,走至經堂門口穿上僧鞋,喜樂的向我們打招呼散去。我們在不打擾他們的情況下,進入經堂中參拜。頂上掛滿了許多年代久遠珍貴的唐卡及錦織幢(長筒型錦織幢共有九層,由藍、白、紅、綠、黃等色排列而成,為解脫煩惱、獲得證悟的象徵)。在昏黃微暗的燈泡亮光襯托下,更顯得590年歷史的大殿別具歷史意義。經堂中央供奉著一尊銅製的釋迦牟尼佛坐像,在酥油燈的輝映下,更可見其金色祥和的臉龐(皆由虔誠信徒奉獻上金)及華美精緻、綴滿寶石的法冠與法衣,以及喇嘛們製工精細供奉的酥油花。信徒們絡繹不絕虔誠的禮拜、瞻望,並奉獻添上老遠帶來的酥油。
措欽大殿共三層,二層大殿主供奉文殊菩薩,東西配殿則有二十多尊聞名全西藏的泥塑羅漢。他們形象寫實,生動又傳神,為四、五百年前的泥塑藝術精品。大殿第三層則是無量宮殿、上師殿及空行母殿,無量宮殿中的四壁則繪滿了精美的壇城壁畫。二層迴廊牆面上,則可見精美的佛像壁畫。由於年代久遠已趨斑剝,故文物管理單位與廟方為此藝術珍品裝上了「防護網」,以避免人為的加速破壞。壁畫題材包括了顯、密二宗及佛傳、本生故事等。佛像多見佛身光(有頭光及身光兩部分),身光有不同形狀,例如圓形、橢圓形、馬蹄形等。據聞此一佛身光的畫法也是白居寺壁畫中的一大重要特色。雖然色彩已有些剝落,但仍可見佛像造型精緻,表情寧靜祥和,色澤飽滿且運色豐富。
走在二層大殿的迴廊上,我紀錄了壁畫中一尊藥師琉璃光佛像。藥師佛身放琉璃光,左手持藥缽,右手施願印,左右有二脇侍日光、月光菩薩,協助藥師佛醫治眾生及其煩惱。除了欣賞精美的壁畫外,走在迴廊間,更可感受陽光灑進院中的寧靜與溫暖,抬頭即可見大殿後方的扎倉和圍牆。如此情境,怎不教人發思古之悠情呢?(續)
一早,我們在耀眼的晨曦引路下,穿越了人聲鼎沸的江孜舊城區,來到了白居寺。抵達之後,照舊得在門口買張入門票(40人民幣),我想不需設想太多,就把它當成是對寺廟僧團的供養吧!不過門口倒是出現一名年輕藏婦帶著幾名小孩在行乞,來到西藏這麼多天了,也開始能判斷她們應該是對觀光客很有經驗的專業行乞者。在她們眼巴巴的渴望圍繞下,同伴們有人發善心做了財施,但我在此刻卻沒有。心裏有點猶豫這樣是否會養成她們長期依賴佈施而不願去找活做,況且還帶著小孩,是否將來小孩長大後也依樣劃葫蘆。所以我還是鐡了心逕直往寺裏走去。心想,若她們真生活有困難,寺裏的僧侶在一定時間也會出來做佈施,或許就算是我供養寺裏僧團,再委託喇嘛師父們做集體佈施了。
踏進寺內,迎接我們的是兩排不停轉動著的黃金色經輪。冷冽靜謐的空氣中,相應著經輪咔咔的旋轉聲,一靜一動,訴說著空無的實相與六字真言的流動。撫過一排的經輪,「嗡嘛呢唄咩吽」,彷彿在為我們洗塵,為踏入聖潔佛殿前洗去世俗間的塵土。穿過廣場,正中間出現的是主殿-措欽大殿,左側則是吉祥多門塔-十萬佛塔,大殿後方山丘上、圍牆前則尚有一「扎倉」(意:殿堂)。白居寺,藏語簡稱「班廓德慶」,意為「吉祥輪大樂寺」,由法王熱丹貢桑與第一世班禪於西元1418年所創建。白居寺成立之時,正值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禮,因此它融合苯教、黃教(格魯派)、紅教(寧瑪派)、花教(薩迦派)、白教(噶舉派)及其他各教派(如噶當、布敦等等)於一寺。在教派發展過程的整合下,目前寺院的扎倉主要分屬格魯、薩迦及布敦三派,因此在西藏佛教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代表性的意義。
尋著措欽大殿門口的台階而上,即可望見左、右兩側塑工精緻的四天王護法尊,以及傳神的壁畫像。抬頭則可見門檐上四臂觀音、文殊菩薩及護法神等的畫像。跨過門檻,前方迎接你的則是一整幅完美的「八吉祥」繡圖。八吉祥:寶瓶,寶傘,勝利幢,吉祥結,金魚,白海螺,蓮花,金輪。八吉祥記是佛身所擁有的吉祥的徵兆,以八吉祥記來供養佛菩薩,象徵福慧圓滿。繞過八吉祥後,即是「覺康」(釋迦牟尼佛殿)。
喇嘛們正好做完早課,紛紛放下了手中的法器和僧披,走至經堂門口穿上僧鞋,喜樂的向我們打招呼散去。我們在不打擾他們的情況下,進入經堂中參拜。頂上掛滿了許多年代久遠珍貴的唐卡及錦織幢(長筒型錦織幢共有九層,由藍、白、紅、綠、黃等色排列而成,為解脫煩惱、獲得證悟的象徵)。在昏黃微暗的燈泡亮光襯托下,更顯得590年歷史的大殿別具歷史意義。經堂中央供奉著一尊銅製的釋迦牟尼佛坐像,在酥油燈的輝映下,更可見其金色祥和的臉龐(皆由虔誠信徒奉獻上金)及華美精緻、綴滿寶石的法冠與法衣,以及喇嘛們製工精細供奉的酥油花。信徒們絡繹不絕虔誠的禮拜、瞻望,並奉獻添上老遠帶來的酥油。
措欽大殿共三層,二層大殿主供奉文殊菩薩,東西配殿則有二十多尊聞名全西藏的泥塑羅漢。他們形象寫實,生動又傳神,為四、五百年前的泥塑藝術精品。大殿第三層則是無量宮殿、上師殿及空行母殿,無量宮殿中的四壁則繪滿了精美的壇城壁畫。二層迴廊牆面上,則可見精美的佛像壁畫。由於年代久遠已趨斑剝,故文物管理單位與廟方為此藝術珍品裝上了「防護網」,以避免人為的加速破壞。壁畫題材包括了顯、密二宗及佛傳、本生故事等。佛像多見佛身光(有頭光及身光兩部分),身光有不同形狀,例如圓形、橢圓形、馬蹄形等。據聞此一佛身光的畫法也是白居寺壁畫中的一大重要特色。雖然色彩已有些剝落,但仍可見佛像造型精緻,表情寧靜祥和,色澤飽滿且運色豐富。
走在二層大殿的迴廊上,我紀錄了壁畫中一尊藥師琉璃光佛像。藥師佛身放琉璃光,左手持藥缽,右手施願印,左右有二脇侍日光、月光菩薩,協助藥師佛醫治眾生及其煩惱。除了欣賞精美的壁畫外,走在迴廊間,更可感受陽光灑進院中的寧靜與溫暖,抬頭即可見大殿後方的扎倉和圍牆。如此情境,怎不教人發思古之悠情呢?(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