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旺霖之轉山

我之所以鑽研這個部落格,是希望藉由個人小小的力量能為西藏和藏族朋友們說些話,讓人們能夠對藏族文化有更多的認識。最近發覺有不少朋友都有上來瀏覽文章,並對當中的內容及人事物感興趣。很開心大家其實都是很關心這塊雪域聖地的!真的很希望這塊土地上的文化能夠永遠的傳承下去,畢竟它是目前人世間極其珍貴的佛國淨地,它為這紛擾的、你爭我奪的現代社會蘊育了一群善良溫和,且又單純地感動人心的人們。

自2001年起,在和我心目中的上師相遇後,便已將自己信仰中心、生命的意義,移轉到這塊領域上。在那當時,覺得自己仍是有點寂寞的。因為身邊親友對於西藏、藏傳佛教仍是相當陌生的。他們對於西藏和藏人的印象多是停留在落後、不文明及一生只洗幾次澡的髒兮兮藏人身上。不過這一兩年來,我發覺越來越多的同好開始浮上枱面了。當一走進書店,發現越來越多和我抱持相同理想理念的年輕人,秉著自己的堅持來到了大西藏。最近最讓我感動的,莫過於流浪者謝旺霖的「轉山」了。當然劉在武、李君偉的「45%的天堂」對於從都市生活的出走來到阿里的動機過程同樣也感動著我。這兩本書也是我最近在努力拜讀的好書,今天終於把這2本書都讀完了,因此也好好的寫篇文章算是給自己的心得報告。

就如同蔣勳老師在謝旺霖書中提的序中所說,「我們都有出走的理由了」。的確,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聖地,都有一個讓你想離開現有生活的動機與原因。謝旺霖的動機,我的動機,劉在武與李君偉的動機,乃至於我的背包同伴們的動機,每個人都不同,但相同的是,我們都去了西藏。有人因為失戀,有人因為失業,有人是面臨中年危機,有的人是朝聖,有的人則是逃離現實生活與工作壓力尋求暫時的喘氣。沒錯,我們都在找尋一些什麼。找尋自己,找尋某種內心的寧靜,找尋一種真實的、不是烏托邦的生命意義。每個人藉由各自不同的生命課題來到西藏,而西藏提供了場地讓我們寫各自的研究論文。

我特別敬佩謝旺霖的勇氣,或許他出走的理由很簡單,但我卻在他的流浪旅程中看到一個年輕靈魂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在這塊土地上起了種驚人的化學變化。他誠實面對自己的軟弱,卻也不斷的鼓勵自己前進。我的想法就和蔣勳老師一樣,若現在的年輕人也都像他一樣出走,去找尋一些什麼,或許我們的這一代都將不一樣了。我對於謝旺霖文中最感同身受的,同時也是我個人經驗,就是身為一名所謂的漢人,在藏地面臨藏人和漢人的那種矛盾情結。剛開始在那兒總覺得漢人的一切行為老是和高原格格不入,但自己漢人的外表又無法百分百融入藏人當中,可又不願承認自己是漢人的窘境。不過當我穿上藏服逛大街時,藏民們倒是沒認出我是漢人,也沒好奇的上下打量我,或許自己的輪廓也較深吧。所以深刻的覺得,「入境隨俗」就是尊重當地文化的表現。

很巧的4月12日前兩廳院同事小葳和流浪者阿澤(西尤樂團藝術總監暨西塔琴手吳欣澤,雲門舞集第一屆流浪者計劃得主)的婚禮上,謝旺霖也參加了。我則是從Jane拍的照片才發覺和我的新偶象擦身而過了,呵!兩位流浪者的合照,也象徵著很不同的意義,他們代表著當代年輕人的自我覺醒。
照片攝影/Jane(郁真) 右二為謝旺霖,右三為新郎吳欣澤,旁邊就是可愛動人的新娘林葳...

留言

達娃拉姆說…
我在這裡指的自己是漢人,或許是針對廣義來說~
其實自己的輪廓和細胞仍潛藏部分的台灣平埔族遺傳基因;或許正是因為如此,藏族朋友們並不會認定我是漢族同胞...
反倒總是親切的稱呼我"台灣的阿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