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時的距離 | 印度←→臺灣

 過去,我雖然多年常往藏區跑,但大多都是背包旅行或是探訪朋友們。

待最久的一次是將近一個月,在草原牧區上體驗牧民的游牧生活;而這次則是紥實的在境外藏區感受流離人生,轉眼也即將要邁入第五個月。 

如果問我:到目前為止,有沒有無法適應的部分?

我想在過去的三個多月來發現的問題,大多都已有了應變的方法,所以已經能自在的生活。

有關藏文化的部分,是我最熟悉的,沒有適應的問題。倒是在長時間的生活與觀察中,發現了一些與境內藏區社群不同的特別的現象,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當然,境內外社群的比較,有異也有同。這些觀察,我不想帶有任何的(政治)色彩。 

我來的目的,一半是做事,一半是學習。因此,我不是像記者般以某種特定立場來紀錄報導,或是像學者般來做研究與分析;我也是這社群當中的一份子。 

前三個月,較多時間在想辦法適應印度常停電斷網和這裡採買不便的生活(因為我畢竟不是來閉關的);第四個月則是工作事務繁忙,盡可能把事情做好的同時,也為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找平衡點。因此寫作記錄也停擺了好一陣子。

 

如果我停擺越久,就越沒有靈感,文筆就更生澀,延伸的個人想法與心得就更乾枯。

有時,有很多想法想寫下來,卻又覺得可能只是暫時性的念頭,想再給自己一些時間發酵。但發酵發著發著,發現卻一點一滴的蒸發不見了…..()

所以,還是鼓勵自己:「反正妳也不是什麼大作家學者或小說家,隨興的將妳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做為某個社群或時代參與者的見證即可,不需驚天動地或有多少粉絲。」


每當晚上一個人在想著生活中遇到的這些事情,困難的感動的悲傷的開心的……,很想寫下來和家人朋友們分享,或是和他們聊一聊,卻發現因為2.5小時的時差,大夥兒都比我早下線,或是訊息多是已讀不回,得等明天再看回應。 

2.5小時的距離,好像是治療我工作狂和急性子的藥方,要我腳步再慢一些,再多咀嚼一些,再多點耐心……

2.5小時,是最好的距離。 

晚上6:30,我休息吃著點心,發些IGFB的照片與短貼文;離我2.5小時遠的你們,晚上9:00,那正是過完忙碌的一天,可以放鬆看看我的一日心得。而這正是我們交集的時刻。 

無論如何,這些就是生活的元素,就把它們像日記般的寫下來吧!期許自己寫作別中斷。希望前面四個月以來的生活,還能有動力補回記錄。可以的話,就每次/天記錄一點,做為送給未來自己的禮物。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