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記事(下) 桑耶寺-壁畫寶庫與壇城建築

2007年2月21日(三) 大年初三

雖然桑耶寺曾經歷過火災且多次的修建,但踏入寺內仍可感受到其悠久的千年歷史建築格局。年老磨損的石板地面、屋簷下色彩斑剝的雪獅雕刻及廊道牆壁上褪色的壁畫、咔吱咔吱響的木梯和樓面地板。二樓僧舍的僧侶們正在準備午饍(見阿哲攝影集),走道旁邊正曬著棉被和一隻不怕人的小貓(見山南記事(上)之主圖)。他們互不干擾,安穩的共處於同一個時空下。僧侶自古不變的寺院生活,有如時光隧道般地引領我們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場景。
桑耶寺的建築特色融合了藏、漢、印三種風格樣式。「烏孜」主殿看似五層,實則只有三層。底層為藏族建築形式,包括佛像塑像也是藏式風格,供奉釋迦牟尼佛。中層為漢族建築形式,廊道壁面上有著一幅恢宏的偉大壁畫「西藏史畫」,描述了完整的西藏史。其獨特的細緻繪畫風格令人結舌、印象深刻。中層殿內主要供奉蓮花生大士、釋迦牟尼佛及無量光佛。最上層則為印度式建築風格,壁面的佛像及殿內塑像也都以印度人的外形所描繪及塑造。木樑及木柱則彩繪滿了古梵文。最上層殿內主要供奉大日如來及歡喜佛。




PS.我的讀經會同學Macy在2006年夏天去桑耶寺時,也拍了好多我沒拍到的精美壁畫照片喔!去瞧一瞧
參考及協助復原記憶資料:姜安,"雪域梵音",中國藏學出版社
照片1. 攝影:達娃拉姆,桑耶寺金璧輝煌的烏孜大殿
照片2. 攝影:達娃拉姆,桑耶寺烏孜大殿內四週二樓上之僧舍走廊;應是做完早課後有些僧人正在用饍,有一位剛從外面採購回來,手上提了一大袋物品(最左邊那位背上正背著一桶牦牛奶),有的則閒話家常,一派和諧閑適;牆面的壁畫和木樑看得出已有年老的歷史

照片4-5. 攝影:達娃拉姆,烏孜大殿最上層的印式建築風格及壁畫;照片4之佛像尤其可見清楚且獨特的印度畫風
照片6. 攝影:達娃拉姆,烏孜大殿面向東方在其左側的綠色舍利塔
照片7. 攝影:達娃拉姆,由烏孜大殿最上層往下看,可見層層疊疊的大小佛殿及裊裊桑煙
留言